东胜区法律援助中心“1+N”法律服务模式,把法律援助服务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资料来源:司法局 发布日期:2024-06-20 15:28
字号:
打印: 保存:
  为推动法律援助工作高质量发展,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东胜区法律援助中心通过不断地深入探索研究,在提供法律援助服务过程中,深入推行“1+N”法律服务模式,精准对接百姓需求,着力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和服务便捷性,让法律援助服务“暖民心”,真正把法律援助服务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一是“法律援助+制度建设”。法律援助中心通过加强规范管理,建立配套制度等举措,形成整体合力不断提升法律援助工作效能。优化中心管理机制,制定《东胜区法律援助中心印章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中心印章使用管理,确保印章使用的安全性。健全资金管理使用制度,制定《东胜区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资金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法律援助资金的使用管理。聚焦群众需求,加强司法所法律服务工作,将法律援助律师、公职律师、法律工作者与各镇、街道办事处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络点实行长效对接机制,适时开展法律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辖区群众的法律需求。

   

  二是“法律援助+普法宣传”。法律援助中心积极探索宣传载体、不断丰富宣传形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作为宣传重点,充分利用重要节日及相关单位宣传服务活动,通过“法律服务流动大篷车”“法律集市”“法律夜市”“法治文化美食街”“大律师与市民面对面”等各种渠道开展“法援惠民生”品牌活动,使广大群众熟知法律援助范围、程序等,切实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提高法律援助品牌效应,特别在东胜区2000多辆出租车车载LED广泛发布法律援助公益广告,以此为契机,大力宣传,扩大法律援助知晓率和覆盖面。

   

  

  三是“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援助中心坚持“调解有限、援助兜底”的原则,建立援调对接机制,将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无缝衔接,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人性化、低成本、易操作、时间短、效果好等特点,为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法律服务。“援调对接”机制运行以来,通过法律援助律师及人民调解员积极地对纠纷的化解,让很多农民工争取到劳务费,减轻了诉累,节约了司法资源。

  

  四是“法律援助+压缩审批制度”。将受理审批时限由原来“在收到法律援助申请之日起七日内审查,三日内指派到法律援助案件承办机构;刑事通知辩护案件在三日内指派到法律援助案件承办机构”压缩为“所有法律援助案件在三日内完成受理、审批、指派手续”。同时开通农民工、残疾人等多条“绿色通道”,对情况紧急或即将超过仲裁、诉讼时效的法律援助案件,可先行受理,事后补办手续。对特殊案件受理、审批、指派1日内办结。压缩审批制度的推行,真正打通法律援助的“绿色通道”,大大减少申请人的等待时间和办事成本,切实解决群众“办事难、多头跑”的问题。

    

  五是“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法援中心建立健全案件质量评估制度,严把质量关口,加大对案件质量的监督工作,常态化地开展案件质量评估工作。制定《东胜区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及补贴发放制度》,以各项补贴标准为基础,根据服务质量上下浮动一定比例,推行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与案件补贴发放挂钩的差别补贴机制,提高办案人员的积极性,从源头上保障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定期开展法援案卷质量评查,定期向社会公示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质量考核结果等情况,综合运用征询司法机关意见和回访受援人等措施,督促办案人员提升服务质量,为群众交出法援满意答卷。

    

  六是“法律援助+走访承办机构”。法援中心经常性地走访承办机构,积极与东胜区各个律师事务所开展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交流会,进一步加强与法律援助承办机构和承办人员的沟通,不断提高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有效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通过走访,法援中心将东胜区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资金管理制度》《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及补贴发放制度》等相关制度向律师事务所进行传达,并在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优化提升,推动法律服务提质增效方面,与各律师事务所展开深入交流并达成多项共识。

   

  七是“法律援助+多平台服务”法援中心着力打造集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三位一体的法律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中线下法律服务无缝衔接。线上:通过蒙速办、微信公众号、4K智能机顶盒、小律.智慧普法一体机和 24小时自助服务机,为群众提供集法律援助知识宣传、法律援助律师查询、法律援助在线咨询、法律援助在线申请、互动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便民维权渠道,方便快捷地服务群众。

  线中:以8344148法律服务热线为平台,援助律师免费咨询、为群众答疑解惑。线下: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实体平台,法律援助中心负责2个法律援助窗口,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一站式”援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