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味东胜 | 舌尖上的非遗,道不尽的乡情——米凉粉
资料来源:东胜区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日期:2023-05-30 10:59
字号:
打印: 保存:
  饮食,作为人生中的头等大事,不仅是填饱肚子的生存本能,也是随着岁月长河流传下来的文化体现,不同的美味特色所代表的不单单是一个地区的独家记忆,也成为了无数人对家乡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吃上一碗属于家乡的味道,回味不止的不单有酸甜苦辣,还有对文化历史的传承。

  东胜区文旅局推出食味东胜专栏,本期小编先带着大家一起来品味一下这道来自舌尖上的非遗文化--米凉粉。

  米凉粉,在罕台庙这个僻静的小镇,隐于鄂尔多斯繁华都市的市井阡陌,吃上这么一口爽滑的米凉粉,在品味美味的同时,体会这座城市的历史与韵味;在饮食文化中,感受鄂尔多斯的灵动与厚重!

  现如今,米凉粉找到了新的传承人,有了新的传承方式,而从古到今,又有多少美食的流传离不开烹饪者的代代相传,有的甚至成为了当地文化的代表,这一道小小的美食承载的,也不仅仅是地方的味道特色,更是多少历经岁月的味蕾经典,与留存的文化记忆。

  米凉粉简介:

  这里所说的米凉粉是特指用小米做的凉粉。米凉粉口感清凉滑嫩,米香浓郁,具有清热解暑之功效,是东胜地区一种独特的风味小吃。

  米凉粉的传统制作过程:首先把小米用温水浸泡四五个小时,当米粒用手指一捻即可捻碎的时候捞出,沥干用碓臼将小米捣成面粉待用;接着将锅内的水烧开,抓一把米面均匀的撒入开水中,同时用擀面杖均匀的搅动,以防止撒入的面结块,这样不停的撒不停的搅动,锅内的米糊越来越稠,搅动也越来越困难,但不能停止,当米面全部撒入之后加入适量的蒿籽或蒿籽面,继续搅动使其均匀,这时用文火慢慢继续加热,直到蒿籽变黄停火。

  然后取若干块用高粱秸秆做成的敝子,用勺子舀一块面糊在敝子上,放到一边让其冷却,再取一块敝子再摊,第一遍摊完后第一块已经冷却,再往第一块敝子上摊第二层,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将锅里的面糊摊完,米凉粉就做成了。

  吃的时候可以用小刀沿着敝子的纹路划成指头宽的细条,用筷子挑起抖动就成了一层一层的薄薄的凉粉皮,也可以将整块敝子上的凉粉卷起用切刀切成细条抖开。米凉粉的吃法是放入调汤中吃。

  调汤有两种:一种是用腌蔓菁或圆白菜的汤再用胡油炝过;另一种是将土豆切成细丝焯熟,并用胡油炝炒,在开水中放入适量红腌菜和炝过的土豆丝,晾凉即可。

  这两种吃法各有千秋,调汤的味道清爽淡雅,米凉粉滑嫩爽口,别具风味。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这种传统技艺我们将米凉粉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加以保护与传承。

官方微信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手机端

便民热线

智能问答

智能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