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胜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助力无废城市建设探索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新闻发布词
资料来源:美丽东胜app 发布日期:2024-11-15 11:02
字号:
打印: 保存:

  东胜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助力无废城市建设探索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新闻发布词

  东胜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  康忠荣

  (2024年11月)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市民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我谨代表东胜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感谢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一直以来对我们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近年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建筑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筑垃圾管理新模式,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助力无废城市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不断取得新成效。接下来,我就东胜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助力无废城市建设方面的相关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一简要介绍。

  一是推动建筑垃圾源头管理制度化。东胜区率先将建筑垃圾处置核准纳入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平台。由建筑垃圾产生单位编制建筑垃圾处置方案,经城市管理部门备案并办理核准手续后方可处置建筑垃圾。在建筑工地、居民小区等区域实行建筑垃圾分类,对有条件的小区、商业综合体、沿街商铺推广设置智能化收集箱或临时堆放点,并免费发放装修垃圾分类袋,投放智能建筑垃圾箱。同时,通过价格调控机制引导市民分类投放。

  二是推动建筑垃圾运输管理规范化。在建筑垃圾运输管理方面,东胜区对符合要求的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和车辆进行备案并向社会公示。建筑垃圾运输企业需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车辆需具备全封闭自动卸载装置、定位装置和统一标识,全程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对建设、拆迁等工程清运建筑垃圾的运输企业,先办理建筑垃圾核准手续,再进行处置;对应急抢修、商户和居民装修产生的少量建筑垃圾,由属地建筑垃圾管理分队备案后进行处置。

  三是推动建筑垃圾消纳处置精细化。在推动建筑垃圾消纳处置方面,根据《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将工程渣土、工程泥浆用于矿山复垦综合利用,直接进行填埋;对于工程、拆除和装修垃圾进行分拣、筛选和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转运至乌素生活垃圾处理厂,对可回收和有害物质分别进行特殊处理,其中无害部分用于矿山复垦综合利用。同时,东胜区匹配专项资金建设装修垃圾中转站,为群众就近规范倾倒提供便利。目前,已建成投运北郊建筑垃圾消纳场1处,库容量800万立方米。截至目前,累计消纳建筑垃圾36.11万立方米。

  四是推动建筑垃圾全流程监管智慧化。在建筑垃圾全流程监管方面,东胜区利用公安高清探头和建筑垃圾抓拍摄像头,对进出城区的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进行预警抓拍;利用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对城郊结合部、非正规建筑垃圾堆放点等进行无死角巡查,对于未办理核准手续或未按照规定运输的车辆和乱倾乱倒行为,由系统预警,通过摄像头抓拍视频追溯和无人机取证后,依法进行处罚。对城郊结合部设置建筑垃圾警示牌、公示举报电话、开通“随手拍”等,提高市民参与监管乱倾乱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办理建筑垃圾处置核准9起44.12万立方米。

  五是形成整治建筑垃圾违法行为严管态势。东胜全面落实“无废城市”建设部署,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按照“集中整治、从严执法、落实长效”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建筑垃圾大排查大整治行动。采取分片负责、设卡检查、机动巡查相结合的方式,依法严格查处乱倾乱倒建筑垃圾行为,对违反交通法规、驶入禁行区域、超载或超范围承运建筑垃圾、未密闭运输、带泥行驶、抛洒滴漏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违法单位或个人进行处罚。截至目前,共教育整顿自行清理建筑垃圾约23处,检查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车辆266辆次;同时聚焦城中村、小区空地等重点区域全方位、无死角排查建筑垃圾堆放情况,清理存量建筑垃圾429处,积极打造“暖城”形象。

  六是建设“消纳+资源化利用”相结合的建筑垃圾管理新模式。为实现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再生处理的持续性发展,现已投入运营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1处,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约30万吨/年,已再生利用建筑垃圾7万吨,还将投入建设资源化处理中心1处。目前,已建成建筑垃圾转运站2处,日可转运建筑垃圾约300吨,拟再建设建筑垃圾转运站4处。全部建成投运后,将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垃圾中转、消纳和资源化利用工作链条,实现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再生处理的持续性发展。

  以上就是东胜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助力无废城市建设的相关工作情况,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们和广大市民一直以来对我们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今后,我局将坚持问题导向,再接再厉,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助力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为品质东胜建设贡献城管力量。

  最后,希望媒体朋友们、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工作。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