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门克街道探索党建“聚邻里”模式,推动社区服务“邻聚力”
资料来源:巴音门克街道 发布日期:2023-12-07 08:53
字号:
打印: 保存:
  抓好群众身边“关键小事”,增进民生福祉,是群众所需、党心所系。巴音门克街道党工委聚焦基层治理,积极探索城市基层党建和小区邻里党建新模式,着力打造“聚邻里”党建服务品牌,用城市“大党建”激活小区“微治理”,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构建“零距离”服务格局,释放邻里凝聚力。

  “三聚”打造温暖党建 把组织建在网格中

  围绕“聚民心”“聚民力”“聚民智”,发挥网格党员力量和先锋模范作用,全面点燃社区大党建联合引领社区多元共治的“红色引擎”。一是红色阵地“聚民心”,开辟治理新路径。巴音门克街道党工委打造6个红色加油站,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就近提供便利服务和休憩场所;建成35个小区党群服务站和8个“红色议事厅”,方便居民开展学习、议事活动满足群众多元需求5个核酸检测小屋变身为党群服务站和健康小屋,配套简单实用便民服务设施,延伸社区网格的“红色触角”将群众所需通过精准连接的方式送到群众身边。二是多方联动“聚民力”,形成服务共联圈。巴音门克街道党工委推进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共建互补提升党组织服务功能,与43家市区两级包联共建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组建党建联盟实现“抱团发力”,同时依托“线上线下”向1187在职党员发布服务任务,借助“双报到双服务双融入”汇聚服务合力,优化资源57个、需求70个,形成项目32个,开展文明创建、助老扶幼等服务活动98次,形成辖区“邻聚力”格局。三是四方议事“聚民智”,解决居民关键事。“小物业”牵动“大民生”,由网格长牵头,组织网格员、业主委员会、小区居民、物业公司搭建“四方联动”的利益共同体,共同参与小区治理,形成“四方共治”。依托联席会议反映诉求、解决问题,实现居民下单,社区接单一体化,确保‘短平快’处理好居民反映的路灯维修、树木修剪、垃圾清运等问题和纠纷100余件

  “三邻”定制温馨服务 把服务送到家门口

  围绕“邻里学”“邻里乐”“邻里情”等主题,切实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搭建交流互助平台,密切邻里关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一是平台延伸到家门口,帮带“邻里学”。巴音门克街道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推动党员群众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知识,通过入户走访、户外集中宣讲等方式开展防电信诈骗、消防安全、防灾减灾等活动20余次,举办刺绣花艺等培训共计10场次,让小区党员、群众随时就近“充电补钙”。二是主题活动齐参与,同享“邻里乐”。常态化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举办新春送春联、元宵猜灯谜、端午包粽子、冬至包饺子主题活动30余次,以“同欢乐”打造“小区”文娱新场景,让情感交流在润物细无声中慢慢生长。三是小家齐力助大家,温馨“邻里情”。探索“党建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新路径,组建32支志愿服务队开展应急救援、健康义诊、卫生整治、理论宣讲、义务理发等志愿服务活动50为行动不便老年人提供上门老年认证服务500余人次,同时越秀社区举办为期1个月的暑期公益托班,康和社区每周为儿童开展四节美术培训和两节公益识字课程,以“爱心”加深居民的“邻里情”形成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

  “三里”构建温情治理 把议事摆在圆桌上

  围绕“社区里”“网格里”“楼栋里”,推动“议事再办”向“易事即办、难事先办”的有效转变,释放网格联动服务效能。    党旗飘扬在“区里”,共建联议办实事。索“共建联议”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协调共建单位和社会力量参与社区重大事项民主决策,落实协商共议成果,变“单方治理”为“多方治理”,改“一方处事”为“多方议事”。截至目前,共建单位投入资金62.75万元为小区更换单位门、粉刷楼道、增设户外健身路径、维修足球场、升级党群服务站等民生实事。二是暖心服务在“网格里”,共创和谐好家园。巴音门克街道组建网格居民微信群48个,吸纳在职党员、楼栋长、热心群众、志愿者等担任兼职网格员,成为网格内的“流动哨”;“红色议事厅”、“邻里客厅”等党群阵地进行网格议事,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服务、综合治理、矛盾纠纷、物业管理等问题200余件。三是民主协商在“楼栋里”,烟火深处解民情。339名党员中心户为群众的“主心骨”,收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实现楼栋中“大家事、大家议”,将矛盾纠纷化解于单元和楼栋,推动解决高空抛物、楼道内乱堆放、单元防盗门损坏等微环境治理问题100余件并在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等基层治理关键环节当先锋、作表率,以此带动更多群众积极融入小区微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