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次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也是对一座城市正常有序运转的考验,更是对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极大考验。这次抗击疫情中,小区智能化水平低、配套服务不完善、小区服务滞后等问题更加凸显。
一、存在问题
一是小区智能化水平亟待提升。部分小区无智能化设备,疫情期间出入仅靠人工登记确认,存在交叉感染与人群聚集滞留的风险,而且对人员信息核对速度慢,精准度低。在疫情风险度低的小区可实行快递配送,但目前大多数小区无自助快递柜,无法实现无接触配送。小区摄像头不清晰、摄像头缺失的问题也制约着小区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二是小区配套服务存在盲点。小区无配套缴费一站通站点,导致部分居家医学隔离居民的水电气暖的缴费仍无法实现不出小区缴费,仍需网格员、物业工作人员代办。以东胜区为例,部分小区无综合商超供应,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消费还需出小区。小区家政服务工作滞后,没有专业性、团队性家政服务,便捷程度低。
三是小区保洁服务滞后。小区日常保洁工作只局限于普通楼道清洁,并没有将消毒工作纳入小区日常保洁工作。垃圾分类工作贯彻执行度较低,没有健全完善的小区垃圾分类制度和小区垃圾分类箱,导致易出现垃圾污染。部分老旧小区仍存在楼道内乱堆乱放、小区卫生死角现象。
二、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小区智能化建设。逐步在各类小区实施智能化改造,安装“智能识别”设备,启用车行道闸、人行道闸和智能门禁。在注册环节,将居民身份设为:业主、家属、租户三种,分别进行身份确认和实名登记,绑定房号。注册登记完成后,居民“刷脸”进入小区,车辆则“刷牌”进入。真正做到了全盘掌握人员、车辆动态,小区在特殊情况发生后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妥善应对。
二是完善小区配套服务。新建住宅小区必须配套建设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消防安全、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以及其他设施。老旧小区要因地制宜配套必要的小区服务场所。
三是提升小区保洁服务质量。将消毒杀菌工作纳入小区保洁工作范畴,做到公共区域日消毒。垃圾分类本身是非常积极的举措,能有效防止病毒的传播,将垃圾分类切实做到实处既有利于防止病毒扩散同时还有利于废旧物品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