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是项目征集科学化,坚持民事民提,项目确定有准度。按照人大代表、议政代表阵地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在街道建成1个五星级人大(议政)代表之家,在四个大的片区建成4个人大(议政)代表联络站,在7个社区建成7个人大(议政)代表民情联络点、1个代表工作室和32个人大(议政)代表联络岗。为了保障民生实事项目的顺利推进,率先建立了城庆社区民生实事会商联络中心。按照计划召开代表与选民见面会,广泛征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筑牢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底座。同时搭建了民生实事项目线上征集渠道,依托数智赋能,持续打造丰富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数字化平台,形成“汇集民意、研判会商、办理实施、评价反馈”的闭环。采取“码上找代表·代表联万家”的工作模式,为每位代表设立“民情直通车”二维码,常态化公示在小区内、网格中,群众只需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便可与代表们便捷互动交流,形成群众呼声线下收集、项目建议“码”上汇集的成效。同时专门开发了项目建议征集微信小程序,并将项目提前进行分类。截至目前线上收集民生实事项目建议185条。
二是群众受益最大化,坚持以民为本,让项目实施有温度。民生实事项目征集以来,共征集到各类意见建议480余条,街道建立民生实事项目建议库,邀请“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专业代表和街道共同召开“民生实事项目我做主”座谈会和论证会,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分类、归并、删选整合,每年将群众真正关心关注的急需解决的民生实事列入候选项目,通过民生实事项目群众提、民生实事项目会商票决、民生实事项目群众监督等方式,让这些群众真正关心的好事、实事、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解决。
三是工作机制长效化,坚持实事干实,项目落实有力度。街道坚持一项目一方案,明确项目包联领导、责任科室、责任人,按时间节点倒排任务,坚持台账式管理,列表式推进,确保每一项工作“到事、到人、到点”。同时,民生实事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听取项目情况汇报,实行每月一监督、一季一通报、年度总评比,形成抓民生工作组织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此外,街道将强化项目质量监管和责任追究作为工作重点,做好民生实事后续管理,发挥项目长久作用,努力使工程质量持久化、工程效益长效化,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共享项目成果。
街道对所有完成的民生实事项目,均以设宣传、景观造型等方式,为其配备“民生实事项目身份证”,让每一件实事均可溯源,实现群众机制常态化,民生实事效益持久化。2025年通过会商大会确定10件民生实事项目,预计总投入195万余元,目前项目有序实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