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街道“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深化辖区91家“九小”场所消防隐患排查治理
资料来源:民族街道 发布日期:2024-05-07 10:20
字号:
打印: 保存:
  为全面消除辖区“九小”场所风险隐患,有效预防和遏制安全事故发生,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连日来,民族街道立足辖区实际,紧盯公共安全监管各领域各类问题隐患,全面加强“九小”场所监管,切实兜牢“民生安全”底线。

  一、全链条压实责任 摸清底数“夯基础”

  一是全面部署推动,压实工作责任。街道全面落实上级关于安全生产的部署要求,利用每周例会对辖区“九小”场所的安全隐患情况进行分析研判,进一步提高各村社区、各相关科室的责任意识,深刻吸取安全生产事故教训,坚决克服麻痹思想,确保辖区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二是网格全覆盖,摸清场所底数。按照“谁管辖、谁负责,谁管理、谁摸排”的原则,街道组织全体网格员,对照“九小”场所界定标准,全面开展“九小”场所大排查大摸底,建立场所登记台账,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坚决杜绝失控漏管现象。

  三是精准分析研判,形成工作闭环。联合相关部门,边查边改,建立问题责任台账,落实“查、改、督、销”闭环机制,确保问题隐患按期销号整改。针对检查中发现难以整改的消防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研判,找准问题根源、薄弱环节,精准发力,确保问题切实得到根治。今年以来,共开展消防安全检查8次,检查场所91家,汇总发现整改各类消防安全隐患50余处。

  二、全方位排查治理 精准定位“拔病灶”

  一是动态管理。对辖区餐饮、旅馆、小生产加工作坊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不间断基础要素信息摸排,及时更新负责人、经营范围、从业人员、隐患问题等各类要素信息。在消防检查全覆盖、无遗漏的前提下,紧盯人员密集、问题多发、建筑结构复杂的“九小”场所开展多轮次重点检查。目前,采集更新“九小”场所工作人员、经营人员、门店信息852条,解决群众疑难问题20件。

  二是隐患排查。以集中清查和日常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开展检查,对辖区“九小”场所开展拉网式的消防安全大检查,重点检查了消防腰线、楼梯箭头指示标志是否安装,灭火器材、消火栓等各类消防设施是否完整,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有无违规锁闭情况,并要求场所负责人切实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在完善好消防设施器材的同时,抓好巡查、自查工作,确保不留隐患不留死角。

  三是网格管理。社区网格员抓好“九小”场所日常监管,实行网格化管理制度,逐个网格细化摸排,及时收集信息,实现制度建设、安全检查、责任落实、问题整改、机制健全“五位一体”兜底服务。

  三、全覆盖宣传发动 有效筑牢“防火墙”

  一是以法治宣传提升“安全意识”。积极组织开展消防知识和消防法律法规宣传,向辖区场所从业人员和辖区群众讲解日常防火注意事项和逃生自救技能,并现场演示灭火器、消火栓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以身边现实案例警示大家,时刻保持警醒,做到火灾隐患早排查、早发现、早处置。同时鼓励群众积极举报身边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形成全民监督力量。

  二是以警示教育构建“平安格局”。线上依托街道微信公众平台讲解法律法规、普及消防知识,向群众及时推送曝光“九小”场所火灾事故典型案例,大力宣传消防火灾事故造成的社会危害。线下通过发放宣传册、悬挂横幅等方式,广泛宣传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动员群众及时发现、举报火灾安全隐患,自觉抵制消防安全违法行为。

  三是以实战演练构筑“防火屏障”。联合消防大队对辖区内经营业主进行消防演练,组织经营业主实操演习,帮助他们详细掌握如何使用灭火器及掌握正确灭火方法。强化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确保每位业主及从业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四会”,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从思想上构筑“防火屏障”,切实提高群众防御火灾的能力。

   

  

官方微信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手机端

便民热线

智能问答

智能助手